盘点:苏州老人乘公交三宗“最”
老太:最会挤车抢座位
(网贴爆料)从观前街坐公交车回家,老太挤车抢座位的本事真是一流,我本来是站在站台上的,前面都站满了人,后面的个子矮的老太硬把我的手给拽开,挤到前面去,我不让,她还不死心,还继续拽,我还是不让,她还继续拽。MD,我火了,我看你能挤到什么时候,我干脆和她对着干了“挤挤挤,挤毛挤,不挤会死人啊,其他人都看着她”。
上车了,那群老太马上往后面挤,看有没有座位,没有座位能怎么样呢,会少块肉吗?到了下车的站台,又是群老太老头,也不提前车门口,非要等公交车开了才说要下车,挤的功夫也是一流的,七八个乘客都被他们挤的东倒西歪的!司机也忍不住说了句“不会提前站到后面去吗”![详细]
老太:不让座最会骂人
老太婆骂哭女列车员
亲眼目睹!苏州老太公交车骂小姑娘
(网贴爆料)今天早上班,一上公交车,就感觉很挤,拼了吃早饭的劲,挤到了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,扶着栏杆站着,不知道为什么,7路公交车好像老头老太比较多,这时候上来一个老太,站在一个看起来像90后样子的小女孩旁边,这个小女孩么看了下老太太也没什么让座的反应,继续自己看着窗外,这时候老太太不爽了,估计是看着人家没让座给她,开始和旁边的老头老太搭讪了,说现在的年轻人素质真差啊,都不知道尊老爱幼啊。旁边一个老头也帮忙着说:是的是的,都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,读书读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…… [详细]
老汉:公交车最易冲动打人
短短十天时间,苏州发生两起老年人打公交司机的事件:3月3日,苏州顾姓老汉执意从前门下车,受阻后抢夺司机方向盘,导致公交撞车37名乘客受伤;3月13日,因为公交车晚点,一位苏州老大爷挥拳打向年轻司机……
自从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让老年人免费乘公交之后。问题就来了。老年人不分时段的随意乘车,使早晚高峰的上班人流因为老年人的加入变得更为拥挤。现在提倡节能环保,老年人为了一颗葱大老远的乘公交买菜不也是浪费有限的公交资源?现在年轻人工作比老年人年轻时候的工作辛苦百倍。那年轻人因为劳累而不让座老年人也应该理解。老年人自己养尊处优也该得理让人。
讨论:老年人乘公交为何火气大?
内因:老人离退休综合症,情绪消极焦虑
所谓离退休综合症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、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、抑郁、悲哀、恐惧等消极情绪,老年人在生活内容、生活节奏、社会地位、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,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。
由此,老年人在乘公交上的种种问题,与退休后生活和地位反差造成的情绪失常有一定关系。
外因:谁在纵容老人们屡屡犯错?
人人都会有情绪失常的时候,为何老年人打人屡屡发生却往往可以得到谅解?
传统的道德是最主要的原因。我们从小被教育要“尊老爱幼”,在年轻人和老年冲突这个问题上,舆论也会理所当然的站在老年人这一边,这是个不需要太争议的问题。
老年人不但掌握道德舆论优势,更掌握更多社会资源,我更想说的一点是,多数老年人经历世间冷暖,看管社会不公,没有变得豁达通透,反而更加自私自利,对于公德不屑一顾。如此一来,老年人屡屡犯错却少担后果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。
年轻人VS老年人:平等观念VS道德优越感
中国人一向缺少平等的教育,过分的强调等级和秩序,这可能是人口众多民族的缘故。在中国,“尊老爱幼”的观念深入人心,特别是享受这一观念的老年人往往把美德认为是理所应当,如果遇到“不让座”这类的事情发生,往往会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和评判倾向:轻则批评年轻人不尊老;重则骂人没有家教等等。这应该是越来越崇尚平等年轻人最反感老年人的地方。
公交车上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座位之争,深层原因其实是观念的差异。
社会资源:谁动了更多的蛋糕?
从公交车延伸一下,我们讨论一下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,是否过多的偏向老年人?
老年人掌握更多社会资源,真是弱势吗?
年轻人除了生理上的优越之外,在几乎所有其他方面相对于老年人都处于弱势,这里包括外在的物质基础、人脉关系、社会地位,或者是内在的技能经验、人生阅历。
想一想,老年人在退休之前,是整个社会权力和资源的掌控者,在退休之后,和权力阶层的关系更加紧密。是否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中,会更倾斜于老年人?
年轻人更弱势,发展更需要资源
相对于老年人,年轻人有更多的需求,年轻人的发展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,而目前的社会的政策,在社会资源有限和老龄化严重的前提下,国家是否在从年轻人的资源中拿出一部分供养老年人?
看条数据吧,来自搜狐网友的一条回复:苏州离退干部退休金近些年悄悄上涨至每月2万多,更有新闻说国家养老金还有十几万亿的缺口,而与此同时,相对于消费和生活成本更高的年轻人们,有多少是一个月只拿2000多的呢?这似乎是一个矛盾,更需要资源的人反而分配不到资源。
“分配给老年人的蛋糕多了,那么(年轻人)生产的蛋糕就少了”。
社会结构更复杂,人们观念更多元,如何能和谐?
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资源上,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矛盾貌似不可调和。
前些日子和大学老师聊天,他说:宋朝和明朝社会结构差不多,明朝和清朝社会结构差不多,几千年来中国社会都很稳定,观念变化很小,互相大都可以认同。
如今呢,观念变化太快,90和80观念不同,80和70观念也不同,年轻人和老年人观念更加不同,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第一次面临这样的问题,社会各阶层各执己见、互不认同。看来这已不只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问题。
如何解决这个问题,老师给的答案是:虽不认同,却可相互包容。用于年轻人和老年人身上,应该也行的通。
![]() |
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