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回顾:3月5日,苏州,女贩被打,城管被围
3月5日晚,苏州市泰元农贸市场附近,上百名头戴白色钢盔的城管队员扫荡街头摊贩,一女贩被围殴昏迷,多人被打伤。现场大批市民群情义愤,近千人围攻城管人员。大批防暴警察赶到现场,保护城管人员离开,伤者被救护车接走。一辆警车被人推翻。[详细]
城管VS小贩:冲突不断,孰是孰非?
原因:城管和小贩,为何会有冲突?
城管,顾名思义,城市管理者。这样说他们貌似也不确切,因为城管的地位很尴尬,作为城市管理的一员,大到城市规划,小到刑事案件,都轮不到他,能做的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,负责城市卫生、处罚无照经营等等。
所以,为什么小贩和城管有冲突就一目了然了,小贩缺乏统一的规划,流动性大,对城市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造成了城市环境的破坏,自然成了城管管理的对象,由此冲突便产生了。
深入:双方都缺乏冷静,谁第一个动手?
用职能来分析貌似并不全面,因为管理的结果更多的是倾向于规范,而不是冲突。
我不想用素质不高来形容城管和小贩,但似乎两者有时确实缺少冷静。尽管近些年城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规范有大幅提高,但不得不说,鉴于城管工作的复杂性,城管队伍中社会人员的成分不在少数;与此对应的小贩,身处社会底层,饱经生活磨难,一个小摊可能就是一家人的生计来源,你来砸我的饭碗,我如何能不急呢?
这两个复杂的群体,在各种各样突发的情况下,大打出手,谁第一个出手都有可能。事实上,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每次都是城管先动手。
结果:都可能先动手,但吃亏的一般是小贩
双方都有可能第一个动手,但结果一般都是小贩处于弱势,人被打、东西被没收、赎回无望、状告无门……
正是因为结果的天壤之别,使得城管由90年代产生时的光辉形象瞬间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。
公权力的底层和舆论的高地
分析一下人们对城管和小贩的态度,其实它的背后是公权力和民意的较量。更多时候,人们是把对公权力的质疑和不忿发泄在公权力底层的城管身上。
身处公权力的底层,城管背负了无法背负的责任
小到城市的规划,大到制度的建设,都是身居庙堂的肉食者谋之。流动小贩等城市化中的问题,有国家制度上的缺失,也有城市规划上的不当,如果全都归结于城管,这个责任怕是城管所担不起的。
另一方面,身处公权力的底层,城管无论从权力、待遇还是工作强度,肯定不如其他公职人员;由他们来承受大家对公权力的不满,也不见得公允。
我并没想要为城管说好话,城管自身的问题自然不容乐观,但是我想说的是:背靠强大公权力的城管,有他弱的一面。
占据民间舆论高地的小贩,是否也要反省?
因为同情也罢,或者是对公权力的不忿也罢,反正事实是大家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小贩,小贩无疑占据了民间舆论的高地。
每个劳动者都应当得到尊重,城市应该给每个为之服务的人一席之地,但是,小贩们是否还是要反省一下自身,我给苏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?我在满足自身利益的时候,是否在损害别人的利益,是否给交通造成了拥堵,对环境造成了破坏?身为小贩,我们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,让这个谋生的一席之地消失。
美丽苏州,需要我们每个人来创建
回过头来看看写得这么东西,好像写城管的比较多,貌似替城管说了很多话。其实没有,只是想让大家更理性的看待这件事。
其实,城管和小贩,分别在不同方面上给苏州这座城市带来了便利。突然想起了两会期间苏州市委书记和市长提出的“美丽苏州”的观点,我觉得,“美丽苏州”需要美丽的小贩和美丽的城管,需要规范的经营和文明的执法,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来创建。